女人帮生活logo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详情

中医三大法宝 轻松击退积食小怪兽

作者:女人帮生活 · 整理发布 来源:网络 时间:2022-02-11 10:24

过年过节,美食、聚会特别多,宝宝的饮食不规律,“好吃”的吃多了,开始食欲下降、面颊泛红、腹胀便秘,老人说这是“积食”了。

究竟什么是“积食”?怎么能帮助宝宝“消积”呢?



积食的6大表现,如果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妈妈就要当心,宝宝可能是积食了:

●明显食欲不振,但又没有其他生病的征兆。

●舌苔厚重,口气有酸腐味道。

●排便不规律,而且大便干燥。

●手心、脚心发热,双颊发红。

●睡觉时不安稳,尤其是夜间,不停地翻滚,有时还会磨牙。

●如果宝宝积食比较严重,还有可能发低烧、精神萎靡、腹胀腹痛甚至呕吐。


积食也会导致营养不良

我们所说的积食,中医称为“积滞”,通俗地说,就是吃的东西消化不了。中医认为,脾主运化食物,食物由口进入胃,必须经过运化功能,

才能将食物里的营养物质及水分输入到身体各部分,而积食是脾胃功能弱化的一个表现。宝宝“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身体的各个脏器都没有发育成熟,

脾脏也不例外,再加上宝宝自我调整能力有限,吃得过多、贪凉、贪甜,都会影响脾的运化。多数宝宝出现积食都是因为营养过剩导致的。积食严重的话,

也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有的宝宝属于胃强脾弱,吃得比较多,但是吸收不好,表面上宝宝一直吃得很好,但是吃进去的东西根本没有吸收,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预防积食5个原则:

原则1:食带三分饥

很多老人都会说“胃口是撑出来的”,其实中医讲究“吃带三分饥”。宝宝的脾胃功能本来就比较弱,吃得过多,食物不能及时、充分消化,就会导致积食、食欲下降。

不愿意吃东西,消化又不好,脾胃吸收不到营养,功能会越来越差,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千万不要给宝宝吃得过饱。


原则2:遵循饮食金字塔

宝宝的饮食中,的确需要鱼虾肉蛋,但高脂肪、高蛋白的东西吃得过多,会加重宝宝的脾胃负担。所以,对于宝宝的饮食结构安排,妈妈还是应该遵循饮食金字塔,

谷物第一、蔬菜水果第二,肉类不可缺少,但不能过量。尤其是宝宝已经有积食表现的时候,更应减少大鱼大肉,增加水果蔬菜。


原则3:晚饭吃得早、吃得少

有些妈妈怕半夜宝宝饿,就在晚饭上加量,而且又刻意延后晚餐时间,宝宝经常是刚吃过晚饭,没过多久就睡觉了。晚上吃得多,又没有机会消耗,睡眠中胃肠蠕动减慢,

饭菜自然就积在肚里消化不掉了。这也是为什么宝宝白天表现尚好,晚上睡觉不踏实、翻来覆去的原因。


原则4:少吃零食

只在餐间限量地吃零食;选择健康的零食,如应季水果、酸奶、坚果碎、低脂低糖饼干等。


原则5:多运动促消化

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脾胃消化能力。每天鼓励宝宝进行一定量的户外活动,消耗热量和体力,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小儿推拿来“消积”:宝宝积食的时候,除了适当调整宝宝的饮食,用小儿推拿的方法,也能缓解宝宝的不适,而这些推拿方法,平时每天或隔天给宝宝推一推,也可以健脾强身。


捏脊:让孩子俯卧在床上,家长用拇指桡侧缘顶住脊柱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着督脉以及两旁的膀胱经,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

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可捏三下提拿一下,称之为“捏三提一法”。每晚一次,每次捏3~5遍,多了可以捏到10遍。


揉中脘:中脘穴在胸剑结合部与肚脐连线的中点。父母用手指或者掌根放在中脘穴上,呈顺时针按揉,称为揉中脘。揉中脘3~5分钟。

接着再用两个手掌叠放在一起放在中脘穴上,自中脘下直推到肚脐,称之为推中脘。推中脘大约100次,每天2~3次。


摩涌泉:足底心即是涌泉穴。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50~100下,每日2次。


行业资讯
月子中心
孕期
备孕
育儿
早教
坐月子
前沿发布
公司新闻
育儿百科
商家进驻
零售店
服务商
批发商
城市运营商
联系方式
  • 400咨询:400-152-5288 (仅收市话费)
  • 技术QQ:3184065661
    (工作日 9:00-18:00)
  • 产品建议 or 合作邮箱
    service@mamai100.com
关注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 小程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