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分享:
通过分析以上两位姐妹所遇到孩子的这些问题其实是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统指的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觉、本体觉7种感觉神经,来感知自己身体的状态和获取环境的信息,
并对各种信息进行过滤、组织和整合,及时做出与环境相适应的反应。
简单地说,感统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一般感统失调的孩子,到了学龄期,会在学习上和性格上慢慢表现出来。科学研究表明:
从孕后期开始,胎儿的感觉统合能力就已经开始发展。0-6岁是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婴幼儿时期的感觉统合学习几乎占据了一生中的80%。
感觉统合能力好的孩子,他的动作协调、专注力好、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自信、情绪稳定、乐于交往、通情达理。那么相反,如果感统失调会有哪些表现呢?
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表现:
1.前庭功能异常
指在前庭感受器及其神经传入通路与中枢不同区域之间联系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异常。表现为:对身体失衡特别敏感,
动作僵硬笨拙、不敢荡秋千、不愿坐摇摇床、不能独立平衡台、常常碰撞身边的东西、手脚笨拙、乱放东西,还有的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前庭功能异常的孩子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姐妹们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其他人同乐。
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这也是案例中第二位孩子所遇到的问题。
2.视觉感不良
表现为: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3.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动作协调不良
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5.本体感失调
就是指对自身躯体各部位所处的空间位置及肢体的运动方式、幅度和速度等存在一定的感知困难。
表现为: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缺乏自信、脾气暴躁、粗心大意、挫折感很多。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
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容易因为非智力因素引起学习不良,完成简单动作常常遭遇失败,自信心不足,
遇到困难容易沮丧,依赖性强,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
这也是案例中第一位孩子遇到的问题。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
例如: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剖腹产,出生后姐妹们摇抱少,尤其是没让孩子经过爬就会走路,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
这些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
但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他们玩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也能注意力集中。
可是,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就显得十分吃力,让姐妹们和老师非常操心。
感觉统合失调如何调理?
面对孩子感统失调姐妹们和老师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感统训练。
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问题。
出现上述症状最好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感统训练大部分是以游戏的形式就能进行,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在玩的过程中就得到了训练。
就连“不老男神”林志颖在家带孩子,都会让他们做感统训练。可以看出“男神”对于3个宝贝的感统训练相当重视。
事实上,在港澳台乃至美国地区,【感统训练】都是孩子们的必修课。
根据调查,全国孩子80%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严重感统失调占30%,而通过专业训练,改善感统失调的有效率可高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