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王上市绝对算得上是母婴行业一大标志性事件,然而一片欢喜中,也不乏一些焦虑的声音,“孩子王上市对整个行业来说规模效应更加明显,对其他中小连锁供应商形成虹吸,加上外部环境的恶化,小老板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那么,有哪些人是最先焦虑的?
一是,对于原本搞低价的门店来说,压力会很大。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在渠道主权时代,并非所有的渠道方都强势,但大渠道商一定强势,它们更多的垄断了客源,拥有更多的溢价空间,孩子王作为线下母婴渠道的头部玩家,有着绝对的话语权,相较于一些母婴单店或者是一些中小连锁,其进货价一定是低的,即便是跟市场上那些窜货、搞一件代发的相比,孩子王的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此外,在采访中,我们得到的回复是“孩子王大型活动的价格确实很低,比如这款奶粉拿货价200元,我们零售280元,孩子王一场大促下来零售价可能就250元同时还会送券。”毋庸置疑,那些原本想靠低价抢顾客占市场的人终究拼不过孩子王。
二是,对于传统母婴店来说,会比进口母婴店更难过。“传统门店跟孩子王品类重叠的太多了,奶粉纸尿裤营养品这些价格都搞不过孩子王”,被访店主谈到这一点上满是叹息。确实,就现阶段而言,多数的传统母婴店仍旧停留在以奶粉纸尿裤为主,最多在捎带着做一个营养品,但摆在眼前的现实上,在这几大刚需通货品类的价格上,完全拼不过孩子王,简直是有苦难言。而反观进口门店,似乎情况还稍微好一点,还在不断地寻找新的增长点。在采访中,被访店主表示,“孩子王通货价格确实厉害,但我通货奶粉早在半年前就当做引流产品,爱他美单罐毛利15块的日子我已经过了很久,尿不湿大王系列的单包毛利10块,露安适单包零售价已经是厂家控价的最低档了,孩子王来了我还能惨到哪里去?现在我们门店里零辅食的销量最好,棉品利润最高,最近还准备在大件类努力一番。”最后,他又补了一句:“嘴里说是孩子王了没啥可怕的,实际还是有点慌的”,简直真相了。
当然,我们所采访的这位母婴店主或许不能代表全国的中小连锁老板,但他一定是说出了一部分从业者的真实感受。但归根结底,我们想要表达的是,行业从来不会因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变得不好,只会因恶性消耗变得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