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它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内皮损伤及局部缺血。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较重时出现蛋白尿,严重时发生抽搐。妊娠高血压的发病概率在5%~10%,准妈妈患上妊娠高血压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妊娠期稍不留意就有可能患上高血压,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精神过于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2.子宫张力过高,如羊水过多、双胎、糖尿病巨大儿及葡萄胎等
3.有慢性高血压、肾炎、糖尿病等病史
4.家族中有高血压史,尤其是准妈妈的母亲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史者
预防妊娠高血压,主要有以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要做到经常监测,监测主要是包括监测体重,监测血压和蛋白尿。
第二、就是相应的治疗措施,首先要进行饮食的调控,饮食的调控主要是包括低钠、低脂(尤其是动物脂肪)的食物,服用含高钾、高钙类的食物,还有高蛋白质类的食物,都有助于预防妊娠高血压。
第三、也需要坚持体育锻炼:不要做动作过猛的低头弯腰、体位变化幅度过大以及用力屏气的动作,以免发生意外。散步、慢跑或长跑、太极拳、气功等使全身肌肉放松,促进血压下降。
第四、孕妈们应该合理膳食。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合理控制体重增长。
除此之外,如果孕妇怀孕之前有其他的像慢性肾炎或者糖尿病这些疾病,一定要注意控制患者的原发的疾病。
总之,千万不要把孕期血压升高不当一回事,孕妈们要规律进行产检,将健康饮食与适量运动结合起来,保持心情愉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才会远离大家。在这里,祝每一位准妈妈都能顺利生下健康的小宝宝!
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生率极高。由于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高血压出现年轻化的趋势。特别是女性怀孕后比较容易出现妊娠期高血压?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 ,如何预防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是什么意思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不是妊娠期与高血压的简单相加,而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一个疾病群,一种较为复杂且变化迅速的疾病,一般出现在妊娠20周以后并可延续到产后两周左右。其中包含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这个疾病群的特点是:为妊娠特发,如果病情控制不好,结果严重,对母婴造成危害,甚至导致母婴死亡。
典型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有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三大症状;如果引起子痫还会出现抽搐、脑疝、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同时,胎儿也会因母体血压升高,导致供氧减少,使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此外还会增加早产、胎盘早剥、胎死宫内的风险。
高龄孕妇和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既往史的准二孩妈妈都是该类疾病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首先应在孕早期测量1次血压,作为孕期的基础血压,之后要定期检查,尤其是在妊娠36周以后,观察血压及体重的变化、有无蛋白尿及头晕等自觉症状。一旦发现血压升高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如何预防妊娠期高血压
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的病因尚未明了,目前不能完全预防本病的发生。做好预防工作,对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1.加强教育,提高公众对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疾病的认识;应在孕前、孕早期和对任何时期首诊的孕妇进行高危因素的筛查、评估和预防。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特别是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计划再生育者有复发风险,再次妊娠的孕前检查非常重要。